在風電場大規模集中并網應用方面,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相對于常規交流輸電技術具有以下優勢: (1)風電場以直流形式連接電網,送、受端系統隔離,可避免故障在電網及風電場間傳播,防止系統電壓大幅振蕩、功角失穩及風電場失速。 (2)可以對無功功率進行動態控制,提高并網系統電壓穩定性,抑制并...
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總體架構為“兩級部署,三級應用”(見圖4-2)?傮w框架可劃分為三個層次:總部級(國家電網公司)、網省級、地市級。其中在國家電網公司和網省公司兩級進行完整部署,地市級僅部署狀態監測裝置、視頻/圖像監控流媒體服務器和視頻采集裝置?偛坑脩敉ㄟ^總部生產管理系統(PMS)遠程調用網省側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信息。...
(1)開發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構建統一的設備狀態監測數據庫,制定統一的接口協議和標準,實現數據互通共享,解決不同監測設備通信協議不一致帶來的數據接入問題以及其他應用系統數據交換和應用問題,實現設備狀態監測系統的規范性和統一性。 (2)開發能夠適應惡劣氣候環境,高可靠性、高精確度、高集成度的在線監測...
對輸電線路進行狀態監測是電網安全運行的迫切需要。在建設狀態監測系統過程中,應結合線路環境、運行特點,以實際需求為基礎對線路狀態監測裝置進行布點。具體原則為: ①線路大跨越段安裝微風振動監測裝置; ②易覆冰、易舞動區域的線路安裝覆冰和視頻在線監測裝置; ③...
輸電線路動態增容是通過對導線溫度以及線路局部環境溫度、風速、風向、光輻射等進行在線監測,依據現場所采集的數據及影響輸電線路安全運行的各類判據,實時計算并確定當前線路的穩態輸送容量限額,提高線路輸送容量。 輸電線路動態增容實現過程如下:安裝在導線或連接點上的導線溫度監測儀直接測量導線溫度,將溫度數據發送...
該示范工程以智能輸電發展目標為指導,研究先進高效的柔性直流輸電關鍵技術,實現柔性直流輸電關鍵設備研制的重大突破,重點解決風電場間歇式電源的并網問題,積累工程設計、施工、調試和運行經驗,研究制定工程相關標準、規范,為推廣柔性直流輸電技術奠定基礎,為智能電網戰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手段。 該示范工程由上海市...
該試點工程以智能輸電和智能變電環節發展目標為指導,統一開發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平臺,整合現有輸電、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加強和完善特高壓、跨區電網輸變電設備狀態監測系統建設,實現跨區電網輸變電設備運行狀況的集中監測。 建設內容如下: (1)第一批試點:建設輸電線路狀態監測系統...
該試點工程以智能輸電發展目標為指導,研究先進高效的輸電線路智能巡檢關鍵技術,提升直升機/無人機巡檢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開發智能線路巡檢系統,增強巡檢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和經濟性,為更大范圍地推廣直升機/無人機智能巡檢積累經驗。 建設內容分為直升機智能巡檢和無人機智能巡檢兩個部分:
智能變電涉及的技術領域主要包括變電站信息采集技術、智能傳感技術、實時監測技術、狀態診斷技術、自適應/自優化保護技術、廣域保護技術、協調控制技術和站內智能一次設備技術等。具體研究內容為:采用先進傳感器、通信、信息、自動控制、人工智能技術,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統一斷面無損采集,統一建立變電站實時全景模型;研究智能電網海量實時信息應...
智能變電站是指采用先進、可靠、集成、低碳、環保的智能設備,以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為基本要求,自動完成信息采集、測量、控制、保護、計量和監測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據需要支持電網實時自動控制、智能調節、在線分析決策、協同互動等高級功能的變電站。 ...
智能變電站能夠完成比常規變電站范圍更寬、層次更深、結構更復雜的信息采集和信息處理,變電站內、站與調度、站與站之間、站與大用戶和分布式能源的互動能力更強,信息的交換和融合更方便快捷,控制手段更靈活可靠。智能變電站設備具有信息數字化、功能集成化、結構緊湊化、狀態可視化等主要技術特征,符合易擴展、易升級、易改造、易維護的工業化應用...
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可以劃分為站控層、間隔層和過程層三層。 (1)站控層包含自動化站級監視控制系統、站域控制、通信系統、對時系統等子系統,實現面向全站設備的監視、控制、告警及信息交互功能,完成數據采集和監視控制(SCADA)、操作閉鎖以及同步相量采集、電能量采集、保護信息管理等相關功能。
DL/T860《變電站通信網絡和系統》是新一代的變電站網絡通信體系,適用于智能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的分層結構。DL/T860標準根據電力系統生產的特點,制定了滿足實時信息傳輸要求的服務模型;采用抽象通信服務接口、特殊通信服務映射,以適應網絡發展;采用面向對象建模技術,面向設備建模和自我描述,以適應功能擴展,滿足應用開放互操作要求...
智能組件是由若干智能電子設備集合組成,安裝于宿主設備旁,承擔與宿主設備相關的測量、控制和監測等基本功能。在滿足相關標準要求時,智能組件還可承擔相關計量、保護等功能。智能組件的通信包括過程層網絡通信和
智能化高壓設備是一次設備和智能組件的有機結合體,智能化的主要對象包括智能變壓器、智能斷路器和高壓組合電器等。智能化高壓設備可由3個部分構成: ①高壓設備; ②傳感器或控制器,內置或外置于高壓設備本體; ③智能組件,通過傳感器或控制器,與高壓設備形成有機整...
電子式互感器是一種裝置,由連接到傳輸系統和二次轉換器的一個或多個電流(或電壓)傳感器組成,用于傳輸正比于被測量的量,以供給測量儀器、儀表和繼電保護或控制裝置。 電子式互感器是實現變電站運行實時信息數字化的主要設備之一,在電網動態觀測、提高繼電保護可靠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電力系統運行控制的整體水...
按被測參量類型分,電子式互感器分為電子式電流互感器(ECT)和電子式電壓互感器(EVT)。按照高壓側是否需要供能分為無源式電子式互感器和有源式電子式互感器。 無源式ECT主要是利用法拉第(Faraday)磁光感應原理,可分為全光纖式和磁光玻璃式。有源式ECT主要利用電磁感應原理,可分為羅氏(Rogow...
智能變電站的網絡通信結構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到網絡的實時性、可靠性、經濟性與可擴展性。網絡的通信結構設計應具有網絡風暴抑制功能,支持變電站內設備的靈活配置,減少交換機數量,簡化網絡的拓撲結構,降低變電站的建造和運行成本。另外,在智能變電站的設計中,還應對網絡內的信息流量進行計算和控制,設立最大節點數和最大信息流量,并必須保持系統...
為保證全網設備和系統的時間一致性以及變電站的正常運行,站內必須配置滿足要求的時間系統。時間同步技術分為3類: ①同步脈沖方式。同步脈沖由統一時鐘源提供,在現場應用較多的是基于北斗/GPS的變電站統一時鐘。②簡單網絡時鐘協議(SNTP)方式。SNTP是使用最普遍的國際互聯網時間傳輸協議,也是DL/T86...
變電站對時系統方案:變電站內配置一套全站公用的時間同步系統,高精度時鐘源按雙重化配置,優先采用北斗系統標準授時信號進行時鐘校正。時間同步系統可以輸出SNTP、IRIG-B(DC)(串行時間B碼)、1PPS(秒脈沖)等信號。站控層設備宜采用SNTP對時方式。間隔層、過程層設備采用IRIG-B、1PPS對時方式,條件具備時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