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特克人(Aztecs) 操納瓦特爾語的民族,15世紀和16世紀初,曾在今墨西哥中南部統治一帝國。他們可能發源於今墨西哥北部高原,後來又遷徙至別處。他們的遷徙可
吉普賽人(Gypsies),亦作Roma。 深色皮膚的高加索人,原住印度北部,現遍布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大多數吉普賽人講吉普賽語,也講各居住國的主要語言。一般
[拼音]:tapiluoren [外文]:Tapiros 太平洋西部伊里安島(新幾內亞島)中部山脈南麓的土著居民,人口數不詳。屬澳大利亞人種,為大洋洲尼格利陀類型的典型代表
[拼音]:ma’ertaren [外文]:Maltese 南歐民族之一。約42萬人(1978),其中有32.5萬人分布在馬耳他共和國,占全國人口95%以上。其余9.5萬人主要住在澳大利亞、
[拼音]:zaiwawen [外文]:Zaiwa writing system 中國一部分景頗族使用的拼音文字。1957年創制,使用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自稱“載瓦”的景頗族地區。
[拼音]:xueyantuo 中國北方古代民族。亦為汗國名。原為鐵勒諸部之一,由薛、延陀兩部合并而成。最初在漠北土拉河流域,從事游牧,役屬于突厥。隋大業元年(605)
[拼音]:tuolacharen [外文]:Toradjas 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民族之一。 有13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蘇拉威西島中部山區及東南半島西部。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使
[拼音]:laosongren [外文]:Laosoungs 亞洲中南半島上老撾 3大族系之一。約有30多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山地區,以豐沙里、川礦、桑怒、瑯勃拉邦、萬
[拼音]:boliweiyaren [外文]:Bolivians 南美洲玻利維亞居民的總稱。約592萬人(1982),其中四分之三居住在海拔3700~3900米的高原上,為世界上少數高原居民之
[拼音]:zhaleiren [外文]:Cham-Re 亞洲中南半島越南少數民族之一。亦稱“扎人”。摩伊人的一支。約10萬人(1978),分布在南方廣義和平定省北部。屬蒙古人種南
[拼音]:jinhua xuepai [外文]:evolutionary school 西方人類學、民族學界中主張進化理論的學派。19世紀中期,西方的一些人類學、民族學和社會學的研究者在以
[拼音]:dang he guojia jianshe zhong de minzu wenti [外文]:Национальные моменты в партийном и госyдарствен
[拼音]:beizharen [外文]:Beja 東北非蘇丹民族之一。有11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蘇丹的東北部地區,另有少數分布在埃及東南部(1萬)和埃塞俄比亞西北部(6萬
[拼音]:a’erjiliyaren [外文]:Algerians 北非阿爾及利亞人口占多數的民族。亦稱“阿爾及利亞阿拉伯人”。有1460萬人(1978),占全國人口83%。主要分布在北部
[拼音]:du’alaren [外文]:Douala 西非喀麥隆民族之一。亦稱“迪瓦拉人”、“德維拉人”。有120萬人(1978),占全國人口14%,為國內第三大族。主要居住在喀麥
[拼音]:pipan dahanzuzhuyi [外文]:Criticize Han Chauvinism 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的黨內指示,寫于1953年3月16日。后載《毛澤東選集》第五卷。這一指示尖銳
[拼音]:zhongyang renmin zhengfu he xizang difangzhengfuguanyu heping jiefang xizang banfa de xieyi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簽訂的有
[拼音]:bahamaren [外文]:Bahamians 中美洲巴哈馬居民的總稱。有22萬人(1982),約85%是黑人和黑白混血種人,其余是17~18世紀英國移民的后裔及美國人、希臘
[拼音]:niu’airen [外文]:Niues 南太平洋中部紐埃島的民族。約有8000人(1978),F留居該島的人不足一半,多數已遷居到新西蘭等地謀生。屬南方蒙古人種和澳
[拼音]:xiongnu 中國北方古代民族名。 又稱胡。 其名始顯于戰國。自西漢以來,中國古代文籍記述其先民即殷周鬼方、狁。當今學術界,仍多宗古籍;也有西來、北